"疆电外送"又添空中能源通道
在我国资源供需格局中,横亘着一道亟待逾越的煤电运综合难题。要破题,谁能堪此重任?煤从空中走,电携幸福来。特高压,架起的是一条条通往低碳、绿色、高效的电力高架桥。
1月11日,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宣布准东—皖南工程开工。这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高的特高压输电工程。站在准东—皖南工程路线图前,电力银线宛如一条腾飞的巨龙,扭动着强劲的脊梁从我国西北部一路延伸至东部,将为华东地区经济发展,为人民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优化配置 大幅提升电网输电能力
随着华东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之相伴的是“工业血脉”——电力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且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控制煤电机组建设,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区外来电。
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下,煤电运顽疾如同环环相扣的九连环,能源问题不再单纯是能源领域的问题,仅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负荷就地平衡思路已经行不通了。余缺互济,利用特高压大幅提升电网输电能力,让难题有了被破解的可能。
安徽省政府副省长杨振超在准东—皖南工程开工动员大会上表示,该工程落点安徽皖南地区,输电能力1200万千瓦,既可就近满足皖南地区负荷发展,又能够与东中部地区特高压工程配合,充分利用皖南—南京—上海—浙北—皖南特高压交流环网输电能力向长三角负荷中心送电,安全稳定水平高,灵活性和适应性强。
盼电的愿望迫切,送电的愿望同样迫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史大刚在发言中介绍,新疆能源资源丰富,是我国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截至2014年底,新疆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200、800、370万千瓦,当地装机容量富余较大,受输电能力、走廊资源的限制,现有的输电通道已不能满足大规模电力外送。建设准东—皖南工程,实施“疆电外送”,将有力促进新疆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推进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联合外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扩大新能源消纳范围,有力促进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今天开工建设的准东—皖南工程,是实施‘疆电外送’的第二条特高压输电工程。工程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6省(区),是连接西部边疆与华东地区的‘电力大通道’。”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舒印彪在讲话中表示,该工程新建±1100直流线路3324千米、特高压换流站2座,新增换流容量2400万千瓦,输电能力达到1200万千瓦,对于促进新疆能源基地开发、拉动经济增长、防治大气污染、推动创新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华东地区燃煤电厂分布密集,严重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在新疆集中建设大容量燃煤坑口电站及风电厂,通过准东—皖南工程外送,煤炭综合利用效率高、排放治理效果好。来自国家电网公司的数据显示,该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东中部送电约660亿千瓦时,减少燃煤运输3024万吨、减排烟尘2.4万吨、二氧化硫14.9万吨、氮氧化物15.7万吨,将有效促进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的实现。
技术突破 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时间是标注前进步伐的刻度。装上了“自主创新”这一引擎,特高压技术已推动我国电网科技创新向着未来走出多远?
实力决定成败。准东—皖南工程作为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是国家电网在特高压输电领域持续创新的重要里程碑,刷新了世界电网技术的高度,开启了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的新纪元,对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示范作用。
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我国特高压建设实现了由跟随到引领的转变。国家电网公司经过不懈努力,在成功突破±8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1100千伏电压等级的全新跨越,电压等级±800上升至±1100千伏,输送容量从640万千瓦上升至1200万千瓦,经济输电距离提升至 3000~5000公里,每千公里输电损耗降至约1.5%,进一步提高直流输电效率,节约宝贵的土地和走廊资源。
舒印彪介绍,准东—皖南工程成功研制±1100千伏换流变压器、换流阀等关键设备,首次采用±1100千伏户内直流场和送端换流变现场组装方案。线路受端高、低分层接入500千伏和1000千伏交流电网,安全稳定水平高,灵活性和适应性强,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在电网技术和电工装备制造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超大容量、超远距离、更低损耗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对于有序推进国内互联、洲内互联、洲际互联,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具有重大示范意义。
准东—皖南工程在有力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方面也将作用斐然。特高压电网投资大,中长期经济效益显著,具有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等优势,可有力带动电源、电工装备、用能设备、原材料等上下游产业,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将发挥十分重要的拉动作用。首条“疆电外送”特高压工程即哈密南—郑州工程投运以来,已累计输送电量383亿千瓦时,占新疆电力外送规模90%以上,发挥了巨大效益。
来自国家电网公司的数据显示,准东—皖南工程投资达407亿元,将增加输变电装备制造业产值285亿元,直接带动电源等相关产业投资约1018 亿元,可增加就业岗位2.8万个,每年拉动GDP增长130亿元,增加税收24亿元,并将带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连接西部边疆与华东地区的“电力丝绸之路”。
- 上一篇: 新疆太阳能实现几何倍数增长
- 下一篇: 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 充分释放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