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绝缘击穿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

温度对击穿电压的影响

影响绝缘油介电强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水分及杂质。特别是含有杂质及水分的油,温度对介电强度的影响更为显著。绝缘油击穿电压与温度的关系,经过滤后的新绝缘油在20℃~40℃之间击穿电压变化不明显,当温度上升到50℃时击穿电压有一定的升高,继续升温达到70℃左右击穿电压有明显的下滑。而含有杂质与水分的旧油,在20℃~50℃期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击穿电压急剧上升。在50℃~70℃时,击穿电压恒定在40kV左右,当温度升高到70℃以上时,其击穿电压有下滑趋势。

不含杂质并经干燥无水分的油,其介电强度主要由油的中性粒子的游离性来决定,所以在一定电场强度及温度下它的离子质量较大。若温度继续上升(如超过70℃~80℃),则油的内分子状况就要起很大的变化,而黏度显著减小,由于电场作用使离子在油内毫不受阻拦地进行加速,从而扩大了离子游离碰撞的可能性,使油发生击穿。如果油内含有水分和杂质,则温度对于油的击穿电压的影响就不同于纯净干燥的油品了。

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仪

温度较低时,水分呈乳浊状悬溶于油中,在电场作用下,发生极性排序现象。在电场作用下的电子很容易沿着这种整齐排列的桥路,即相当于沿着乳浊体的体积电阻通过。所以温度较低时,其击穿电压值较小。

当温度升高时,由于温度所造成的黏度值的减小,使水分乳浊体的活性变大,借助电场作用疏散于油的中性分子之中。由于此时温度所造成的黏度值还不是最小,所以疏散的水分子乳浊体在同--时间内参差不齐,借黏度的作用就比较不易结成桥路。温度再继续升高,水分乳浊体的活性更大,其击穿电压也随温度上升而增加。当温度继续上升,致使油的黏度达到极小值时(如温度超过70℃),油的分子活性增加,水分乳浊体就很难借助油的黏度阻力而逃脱电场的束缚,则又重新结成桥路,造成击穿。所以温度对含有水分的油的击穿电压最大值的影响,比不含水分的油要低。

水分对击穿电压的影响

水分是影响油样击穿电压的重要因素,即使对于品质十分纯净、没有发生氧化的油,当其含有水分时,其对介电强度的影响也是十分显著。绝缘油击穿电压与油液含水量的关系曲线可看出,绝缘油击穿电压随油中水分含量的增大明显下降。

当在过滤后的新绝缘油中加人20ML纯净水后,击穿电压急剧下降,由原来的38.1kV下降为27.9kV。继续向油样中加人水后使油中水的含量在40μL/L~60μL/L之间,击穿电压继续下降,但变化均匀,几乎成一条直线。当油中水的含量在160μL/L~180μL/L之间时,绝缘油击穿电压几乎不再变化。

干燥、纯净的新绝缘油,其击穿电压都在 40kV~50kV以上。若油中含有微量的水分(特别是乳状水),击穿电压急剧下降;水分含量增大到一定值后,其击穿电压基本稳定,不再显著下降,这是因为过多的水分沉至油的底部,离开了高压电场区;此外,因油发生击穿后,过多的水分只是增加了几条击穿的并联桥路,故击穿电压不再继续下降。

油中的水滴在强电场力的作用下会变成椭圆形,其介电系数较大,易极化,并会在两极间形成“水桥”,导致油品的击穿。因此,在绝缘油的贮运、保管或运行中应特别注意防止水、汽的侵人,若运行中油有水时应及时除去。

杂质对击穿电压的影响

绝缘油的击穿电压与机械杂质的关系,加人杂质后油样的击穿电压较未加杂质油样的击穿电压要低10kV左右。在20℃~70℃间两油样击穿电压所受温度的变化趋势几乎相同。在20℃~50℃间击穿电压急剧上升,50℃~70℃之间击穿电压变化趋于平缓。而在油温达到70℃~80℃时,加入杂质后的油样击穿电压下降明显,在此温度下未加杂质油样的击穿电压下降不大。

油中的杂质主要来自外来的杂质和内分解的杂质、悬浮于绝缘油中的纤维(20℃E=6.5)、绝缘纸和游离碳等,在电场中有可能极化,并沿电场方向拉伸作定向排列,构成杂质“小桥”,导致油的击穿。受潮固体杂质的Er比油大得多,悬浮于油中更易形成导电“小桥”,致使油的击穿电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