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一般技术规范及技术要求
工艺要求和柜体结构:
(1)全部设备表面应清理干净,并涂保护层。
(2)每面保护柜内、外表面,均应进行磷化处理或用其它办法作处理,以真正达到防蚀目的,然后涂一层底漆,一层填嵌,最后涂上两薄层指定颜色的漆。
(3)柜体为钢支架金属外壳封闭式结构、防护等级不低于IP42,能独立支承,采用前后开门,屏后必须用双扇门,前门为单扇玻璃门,所有的门把手应当能锁死,并带限位装置,屏高为2200+60mm,其中60mm为柜顶装饰。屏宽800mm,屏厚600mm。柜由螺栓与预埋的基础槽钢固定(槽钢不属本供货范围)。柜顶应有吊环。柜体用防锈涂层保护。柜面应平整,不眩眼。颜色由发包人在设联会上选定。
(4)柜内主回路带电部分应与接地部分隔离,柜体内应保证通风充分,并能防腐,防小动物侵入。柜内设有接地铜排。保护装置的外壳应与柜内接地铜排相连接。
(5)柜内端子排布置在柜后两侧,端子排位置应便于接线,要求设置塑料走线槽,槽盖可以分段拆卸。所用的端子采用非尼克斯端子。柜内端子应以安装单元分开设置、强电和弱电端子也应分开布置,顶部标明安装单元。交流电流端子应采用试验端子。电源端子间、电源端子和其它端子间应有隔板。
(6)柜面布置应均匀、整齐和对称。便于操作、监视、维护和检修。面对配电盘、交流回路的组件相序排列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为U、V、W、N,柜面布置图应交发包人批准。
(7)所有额定参数和结构相同的部件应能互换。
(8)屏面下部应按需要设置试验部件和连接片,采用屏面安装结构、屏后结线。正面带有能取下的外罩。每个接线柱应有回路识别标记,便于操作和试验。
(9)每一组端子排应预留20%的预留端子,且任何一个端子排上的端子的接线不得多于2根(电缆根数由设计单位提出、应根据此来确定端子排的端数)。
(10)柜内应提供适当的内部照明器具。
实际使用要求:
(1)包括的继电保护系统均为全数字式的继电保护系统,其微处理器(CPU)应不小于32位,CPU及其接口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应不小于30000小时。
(2)保护装置应符合国家标准GB14285-93《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并符合电力部门反事故措施的要求。
(3)所有保护应适合于电流互感器二次额定电流为5A,电压互感器二次额定电压为100V。所有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回路应用空气开关保护。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只有一个接地点,对于有几组电流互感器连接在一起的保护接地点应在保护柜的端子排上。
(4)保护装置应为模块化结构,并能很好地适应不同的保护。改变保护原理,应只改变软件编程,而无需改变硬件结构。
(5)保护装置应采用标准尺寸机箱和插件板设计,采用开放式配置,可灵活配置各种保护。机箱和插件板装在保护柜内。保护柜内应包括规定的保护功能、跳闸组件、监视功能、检测、人机对话、通信接口部件和打印机,并能实现事故记录等功能。
(6)保护装置应满足主设备保护范围的要求,每种保护都应有较宽的整定范围,并能无级调节。
(7)保护装置的整定和控制,可用PC机通过保护系统串行口进行,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操作人员可通过PC机完成保护参数设定、显示实测值(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相位)、事故显示、确认、整定值记录、保护功能检测。
(8)保护的整定值,事故和故障记录,均可在打印机上打印出来。(每柜一台打印机)
(9)菜单显示采用中文。
(10)保护装置应能对设备进行在线和离线检测,能对保护装置的回路进行全面的监测,包括从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到输出跳、合闸线圈进行检测。
(11)运行人员还可以用保护装置上的人机接口—键盘和液晶显示器进行对话,完成运行监视、定值设定、调试等。
(12)每一保护功能应带有LED指示灯,用于报警和跳闸指示。继电保护校验仪介绍。
(13)保护装置应有二个串行通讯接口,一个是RS485用于实现与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现地控制单元LCU的通讯,另一个是RS232可用于与PC机的通讯,供调试用。与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通讯规约采用Modbus的RTU规约。
(14)对于输出保护功能应有独立的起动和跳闸接点输出。每一保护功能应有二对独立的报警接点输出。
(15)根据实际情况、跳闸逻辑要求有可能改变,除了软件可编程跳闸外,承包人应为每个保护单元提供一套断路器操作箱,用于接收外部跳闸命令。并送至断路器跳闸线圈。
(16)所有跳、合闸回路的监视应包括在保护系统内。用于跳闸回路监视的装置不应影响跳闸回路的正常运行。
(17)保护系统及其设备应能适应电站的工作环境,对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尘埃、振动、冲击、噪音和电磁干扰诸方面应满足有关国际标准和中国标准的要求。
(18)装置应满足电力系统关于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的要求。